分享

“盛世重温 京风遗墨——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作品展”在北海公园画舫斋开幕

时间:2021-06-25 | 来源:中国书法美术网 | 浏览:2272




在喜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之际,“盛世重温 京风遗墨——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作品展”于6月21日上午10点在北海公园画舫斋隆重开幕。



此次作品展由北京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主办。



开幕式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张宏民主持。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秋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叶培贵,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郭孟祥,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崔陟,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潘衍习,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林伟,全球华人艺术基金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杰,北海公园党委书记吕新杰,北海公园副园长胡峂,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会长刘伯郞,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常汝吉,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林阳,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孟繁禧,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马俊明,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郑轩,全国电教中心艺术类培训专家郑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社长郑疆等特邀嘉宾出席了开幕式。郭孟祥、苏士澍为开幕式致辞,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苏士澍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教导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我们书法界的同仁如何不忘初心呢?那就是我们要牢记,中国汉字和书法的传承,更不要忘记诸位老先生们。回想起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们的一些饱学之士自觉担当起了传播文化艺术的义务,成立了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为中国书法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艺术家无私地向每一个求教的青年传授技艺,有教无类,正是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使得书法艺术传承不绝。20世纪60年代,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每年都要在画舫斋举办一次展览,老先生们到此,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昔日的老先生均已作古,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显得越发珍贵,回到画舫斋,家的温馨依然如故,回家的感觉,真好!


郭孟祥在致辞中说: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群众书法组织,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为当代中国书法事业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社的老前辈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文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要努力向老一辈书法前辈学习,持大道,守正道,坚持守善标准,弘扬首都正大书风,要根植传统,守正出新,把书法艺术传承之,弘扬之,发展之,光大之,为北京书法事业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幸受业于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元老萧劳、徐之谦、金禹民、董寿平、翟奉南诸师门下,有缘求教于张伯驹、孙墨佛、郑诵先、刘博琴、康伯藩等老先生。从他们口中得知书社一二,谨述如下成文,并收录于展览作品集中。

书社筹备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在京的书法名流都参加了,包括北洋政府政要叶恭绰、章士钊等也积极参加活动。新中国初立,百废待兴,老先生们搞展览,办讲座,开笔会,出书刊,做研究,奖后学,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也赢得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周恩来曾出任书社名誉社长。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群众书法组织,创建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的诸老,是优秀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艺术造就出的杰出代表,是传统书法艺术的卓越继承者和现代书法艺术的优秀开创者,没有他们,就谈不到20世纪的中国书法艺术。遗憾的是,这些世纪书法大家被长久湮没,今天的书法家们多已不知其名。

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的成立,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个群众书法组织,她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古老的书法艺术由传统进入到现代阶段。其后,在书社影响下,“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开封市书画研究组”和“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相继成立;“西泠印社”也恢复活动。

关于书社的成立,综张伯老、萧老、郑诵老所述:1955年11月,在溥雪斋、徐石雪、张伯驹等人近两年的不懈努力下,在李济深、邓拓、王昆仑、刘贯一等支持下,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其后,书社在北海张伯驹先生寓所西屋召开第一次筹备会,筹备委员溥雪斋、徐石雪、张伯驹、惠孝同、秦仲文、关松房等10人到会,推举溥雪斋为筹备会主席,徐石雪、张伯驹为副主席,徐石雪执笔起草了细则及计划书,当时由10位筹备委员各捐10元共100元,成为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的第一笔活动经费。1956年8月,徐石雪收到文化局批准成立书社的批复函,在徐石雪琉璃厂寓所,徐石雪将书社筹备会卷宗、圆社章一枚交给书社筹备会干事萧劳。9月初,书社筹备会在张伯驹寓所开全体会,定19日开成立大会选理事。为大家出席方便,提前三天9月16日周日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召开书社成立大会。选举陈云诰为主席,溥雪斋、徐石雪、张伯驹为副主席,选出理事 21人,黄娄生、胡佩衡、赵枫川、董寿平、张葱玉等9人为常务理事,秦仲文、惠孝同、关松房、溥毅斋、孙墨佛、郑诵先、萧劳等12人为理事,郑诵先为秘书负责日常社务,办公室在张伯驹寓所西屋。1957年1月,书社应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之邀,为促进世界和平,征集社员书法作品,把中华书法艺术展示给世界。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成立后至1965年积极开展书法活动,第一次书法展览会“北京时人书法展”于1957年3月在北海公园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纯粹的书法艺术展,除社员的作品外,还展出了身居上海的沈尹默的作品,并将日本书家丰道春海等的13件作品一起展出,集中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书法作品,展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此后,又于北海公园举办“明清书法展”“首都书法篆刻展览会”以及“日本书法家作品展”等,1963 年,又举办了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的专题笔会等。196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专版介绍章士钊、陈云诰、郑诵先、溥雪斋、郭风惠等10位书法家作品。因地处首都,为配合国家外交需要,书社积极开展书法对外交流活动,数次组织以北京书家为主的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书家作品到日本举办“中国书法家作品展”,沈尹默、沈延毅、霍安荣等京外书家亦参加展览。书社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作用,推动中国书法走向世界,郑诵先、萧劳、郭风惠等多次代表中国书法家接待日本书道代表团来访。1964年,书社与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合作举办书法临摹、用笔、结体等内容的书法学习讲座。溥雪斋主讲《谈谈用笔》,郭风惠主讲《颜字的特点和它的书写方法》,郑诵先主讲《怎样学习柳公权的书法》,刘博琴主讲《谈谈欧字》,康伯藩主讲《谈赵字的用笔和结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系列电视书法讲座,也是亘古以来的第一次,开电视书法教学之先河。书社也培养教育了后来诸多书法家及骨干力量,如刘炳森、沈鹏等。随着1965年中国社会形势变化、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书社停止了活动,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时,在世的书社元老张伯驹、孙墨佛、萧劳、董寿平、启功、赵枫川、刘炳森等分别担任副主席、名誉理事、理事。



此次展览展期从6月21日至7月4日,为期两周,展出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书法作品50余件,囊括书社主要创始人张伯驹、陈云诰、徐宗浩、章士钊、溥雪斋、邓散木、叶恭绰、郑诵先诸老墨宝,以及恽宝惠、汪孟舒、萧劳、宁斧成、康伯藩、王逸如、徐之谦、魏长青、董寿平、顿立夫、金禹民、尹润生、王遐举、启功、张珩、翟奉南、刘博琴、郑珉中、康殷、康雍、刘炳森等书法大家精品之作。展览分为两个展区,第一展区为画舫斋(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第二展区为文津阁古美术馆(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展出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书法作品50余件。欢迎各位书法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盛世重温 京风遗墨——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作品展”部分作品


陈云诰


徐宗浩


章士钊


叶恭绰


恽宝惠


郑诵先


爱新觉罗 溥伒


萧劳


张伯驹


徐之谦


董寿平


金禹民


启功


刘炳森


咨询热线010-84186005
电子邮箱beseto@beseto.cn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金三角办公区
在线反馈
  • 姓名
    邮箱
  • 内容
  • 验证码

中国书法美术网 2025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京ICP备2025127630号-1
回顶部